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AN28 冰原之心。寇特妮杭特



2008/寇特妮杭特/97 mins/Color/Dolby 5.1
(2010.10.18正式發行)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提名 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美國獨立電影高壇獎最佳影片、女主角榮獲突破演員獎

昆汀塔倫提諾盛讚──今年最令人興奮的驚悚電影!

絕望沒有邊界,那愛呢?
為了生存鋌而走險,但真能換來寧靜嗎?





關於電影
美國與加拿大邊境終年覆雪的印第安保留區,蕾決定買下夢想的新屋,嗜賭成性的丈夫卻帶著所有的積蓄出走。為了讓兩個小孩過好的生活,蕾只能鋌而走險,與另一位摩霍克(Mohawk)裔的單親媽媽非法運送偷渡勞工。一望無際的冰原,冷酷嚴峻的現實,兩位母親為了各自的孩子,相互扶持地勉力前進,而命運之神終將引領她們前往何方?簡單卻極具張力、深度十足的劇本,在兩位女主角動人真情的演出下,本片榮獲美國日舞影展評審團大獎。



關於導演
寇特妮杭特(Courtney Hunt),出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由母親單獨撫養長大,從小被母親教育女人要獨立自強。大學念的是法律並鑽研刑法,後來發現自己對法律工作並無興趣,即在大學畢業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電影MFA學位,但擁有著法律的背景和知識,讓她灌注更多不同對人性的視角探討於電影中。《冰原之心》為寇特妮杭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從女性視角描述了紐約州北部的經濟衰退現象,以及社會低層的生活狀態,反映其最自然的面貌。


“我很喜歡那些不會立即讓人產生同理心且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物,我也喜歡在電影放映的私密時刻分享他們的生活,這讓我有一種慢慢理解這些邊緣人的心情且不自覺的開始愛上他們,就像沃爾特塞勒斯的《中央車站》、馬丁史科西斯的《再見愛麗絲》和費里尼的《卡比莉亞之夜》… ”—寇特妮杭特



[+/-] Read More...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城市愛情故事》--集錦中的大師/ 文: 蘇七七


集錦式的電影比較有趣,能看到一大堆大師們同台PK。比如用盧米埃的攝像機拍的40個短片,比如《十分鐘年華老去》,比如《巴黎我愛你》,比如《愛神》,再比如坎城60年的60個五分鐘。但是這樣的短片裏,大師一般都處在他們的代表作的水準之下,類似於“應制詩”的文體,的確也不太可能出現最真切最深沉的傑作。

但拍於1953年的《城市愛情故事》不僅具備文獻學上的意義。回頭看這部半個世紀前的黑白電影,一開始的初衷也許只是想看看不被列入大師作品集的短片,讓閱片體系更完備,但卻發現這部集錦之作有著共同的尖銳、熱情與道德感,它們組成的整體,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時代氣息,以及其中藝術重心的轉移與變化。

一方面是新現實主義的深重痕跡依然烙在義大利電影中,這些片子大都拍底層,拍女性,幾乎一點兒也沒有溫潤纖雅的小布爾喬亞氣息,而帶著社會批判的冷眼與同情。第一個短片就拍的是街頭妓女,那些看上去樸素疲勞的女人,沒有任何帶性意味的描寫,只是將她們與黑沉沉的夜色組成,帶出一種《神女》式的悲憤。只是這種悲憤不是中國苦情戲的煽情,而是更純粹的對社會的嚴厲質問。

安東尼奧尼關於自殺的短片像是一部紀錄片。他讓那些自殺過的人回顧自殺的過程,其中鏡頭與調度,已經和幾年後的《情事》如出一轍。一個女人不願與情人分手,要情人當面與她決裂。他一開始讓妻子拿來一張紙條,後來終於來了。先是一個三人同在畫面的中景,然後鏡頭右移,那一對夫婦出畫,跟拍他們沿著一條路向遠處走去,接著這個被拋棄的女人走入畫面,看著他們走遠,鏡頭對著她,她向另一條路走去。——這種調度和《情事》的開頭完全是一種筆法,雖然較為簡單,但同樣是流利自然而有意味的。安東尼奧尼有一種不怕“慢”的良好心理素質,好像在說,慢慢來,結果總會呈現出來。另一個女人因為不負責任的男友想跳河自殺——鏡頭是追敍——她到了同一條河邊:“就在這裏。”一連幾個空鏡頭,水面泛著暗光,在暗啞無語中有一種東西壓到人的心頭。這也是後來的安東尼奧尼最擅長的。

雖然題材與立場都還是如此的新現實主義,但變革之風向也同樣鮮明。安東尼奧尼的短片的片頭,畫面構圖,光調反差,已經是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費里尼名為《婚姻介紹所》的短片更跳脫,短片開頭男主角在一個廢墟般的建築裏尋找一個婚介所的場景,有如夢境,那些門內窗下各行其是的人,那群給他指路又忽然不見的孩子們,都難以用現實的邏輯來解釋了,雖然依然有貧富問題存在於短片中,但導演的主觀感受與奇思異想支配了全部的節奏。

那是1953年,費里尼剛剛拍完《大路》,安東尼奧尼再過幾年才拍出《情事》,新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承前啟後是混融在一起的,它們顯得有根基,有元氣,有想法,有在半個世紀之後,依然讓人贊歎的東西。

(原文撰寫於2008-09-16,2010-09-09修改)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98895/
原子映象感謝蘇七七本人同意授權轉錄和修改部分影片譯名

[+/-] Read More...

AP024 城市愛情故事。安東尼奧尼、費里尼、里西、里扎尼、拉圖亞達、薩瓦提尼、馬塞里


1953/安東尼奧尼、費里尼、里西、里扎尼、拉圖亞達、薩瓦提尼、馬塞里/104 mins/ BW
(2010.10.18正式發行)



單車失竊記編劇 薩瓦提尼心目中最貼近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理想面貌的影片




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七位導演齊聚一堂,用義大利新寫實鏡頭紀錄市井小民們愛的故事,完成一部探索人性真相的多段式紀實電影



關於影片
由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推動者賽薩‧薩瓦提尼(Cesare ZAVATTINI)所領軍的《城市愛情故事》,以1950年代義大利盛行的「多段式電影」(Anthology film)形式來呈現城市裡「愛」的多重面向。「多段式電影」是將圍繞同一題旨所拍攝的短片集結起來,除了切入點多元外,更可同時欣賞多位導演對同一母題的見解和詮釋,可視為大師的集錦。法國影評家巴贊(André BAZIN)特於1957年3月號的《電影筆記》中專文介紹《城市愛情故事》,對於《自殺未遂》和《婚姻介紹所》兩短片讚譽有佳,並對《凱特琳的故事》提出反思,強調電影創作觸及真實事件時必須把持的那條道德界線。


關於導演
1950年代初期,義大利境內新寫實主義意識正值高漲,賽薩‧薩瓦提尼早已完成了《單車失竊記》(BICYCLE THIEVES)的劇本,卡羅‧里扎尼則是《慾海奇花》(BITTER RICE)的編劇,弗朗西斯科‧馬塞里曾經擔任維斯康堤的助手,狄諾‧里西受到亞伯托‧拉圖亞達的鼓舞,放棄心理醫生的職位開始拍片,拉圖亞達和佛德里柯‧費里尼共同執導的《賣藝春秋》(VARIETY LIGHTS)讓費里尼新寫實編劇的身份轉成作品介於虛實的自傳式導演,寫影評出身的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善於揉稔外在紀實和內心探索,筆觸始終瀰漫一股和新寫實主義風格迥異的疏離氣氛。


“這部片為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評論提供了一個獨特且有趣的觀點,薩瓦提尼在1954年的時候跟我提到他在此片所做出的嘗試,並將《城市愛情故事》認定是截至目前為止最貼近他心目中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理想面貌的影片。”
— 巴贊




[+/-] Read More...